2009年12月15号发射的卫星是什么,2009年12月15号发射的卫星叫什么名字

tamoadmin 体育播报 2025-05-06 5 0

2009年中国发射首颗科普卫星?

2009年12月15日。我国发射希望之星——我国首颗青少年科普小卫星“希望一号”。

“希望一号”.原名“希望号”奥运星。由于发射升空的时间从原定的奥运会之前推迟到了奥运会之后,所以现在更名为“希望一号”,代号XW—1。不过现在在活动网站上大家给取了一个“金色巧克力”的昵称。

2009年12月15日,中国发射首颗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科普试验卫星希望一号。

2009年12月15号发射的卫星是什么,2009年12月15号发射的卫星叫什么名字

希望一号卫星(原称“希望号”奥运星,代号XW-1)是中国宇航学会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、北京奥组委主办的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技体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“希望一号”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自主研制,并做了适应性改进。围绕卫星的设计、研制、发射和使用,中国科协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宇航学会,共同策划和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的全国性青少年航天科技体验活动。

2009年12月15日,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,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首颗公益小卫星“希望一号”顺利送入预定的太阳同步轨道。

卫星结构采用整星框架+承力板结构设计,非等边的八边形立柱构形,由卫星框架、承力板以及整星蒙皮构成。通过整星框架与承力板,将整颗卫星分为三个主要部分,分别为能源舱、电子舱以及载荷舱,热控方案采用隔热和传导等被动热控方式,实现整星的等温化设计。

2009年中国发射的卫星是什么?

2009年科普实验卫星叫希望一号,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自主研制,并做了适应性改进。围绕卫星的设计、研制、发射和使用,中国科协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宇航学会,共同策划和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的全国性青少年航天科技体验活动。

卫星结构采用整星框架+承力板结构设计,非等边的八边形立柱构形,由卫星框架、承力板以及整星蒙皮构成。通过整星框架与承力板,将整颗卫星分为三个主要部分,分别为能源舱、电子舱以及载荷舱,热控方案采用隔热和传导等被动热控方式,实现整星的等温化设计。

2009年12月15日中国发射首颗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科普事业卫星?

希望一号卫星(原称“希望号”奥运星,代号XW-1)是中国宇航学会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、北京奥组委主办的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技体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  “希望一号”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自主研制,并做了适应性改进。围绕卫星的设计、研制、发射和使用,中国科协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宇航学会,共同策划和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的全国性青少年航天科技体验活动。

  2009年12月15日,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,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首颗公益小卫星“希望一号”顺利送入预定的太阳同步轨道。

2009中国发射首颗青少年科普卫星?

希望一号卫星(原称“希望号”奥运星),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为我国青少年研制的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,代号XW-1。是中国宇航学会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、北京奥组委主办的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技体验活动的重要载体,其主要飞行任务是搭载青少年提出的“天圆地方”科学实验方案、建立业余无线电空间通讯及进行太空摄影。

基于我国航天科技发展和北京奥运会即将举办的重要机遇,为能更好地以科技助奥运,以奥运促科技,传播奥运信息,普及科技知识,同时也考虑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,科学的希望,北京奥组委、中国科协与中国宇航学会联合面向全国青少年举办科技奥运·梦想航天--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技体验活动。

2008年5月29日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技体验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,专家学者、相关单位领导及青少年航天爱好者近600人参加了启动仪式。

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从培育中国未来科技之星的社会公益出发,研制并预计于2009年适时发射一颗小卫星,这颗小卫星将被命名为“希望号”奥运星,这是我国的首颗青少年科学实验卫星,同时也是我国的首颗业余通信卫星。它的主要任务是:

①搭载青少年科学实验方案竞赛优秀作品;

②建立业余无线电频率的空间通信;

③进行太空摄影。“希望号”奥运星是一颗太阳同步轨道卫星, 总质量约为35kg;包络尺寸:Φ550mm×350mm;轨道高度499km,为太阳同步轨道;长期功耗7W,短期最大功耗14.3W;入轨初期降交点地方时06:00(标称值),因此,小卫星路过头顶的时间是在每天的06:00和18:00左右;其设计寿命为1至2年,不返回式。

小卫星内有两个彼此独立的长方体空间(科学实验载荷舱),其有效载荷约束条件为:每个长方体安装空间,长220mm、宽60mm、高100mm;每个空间载荷质量≤0.8kg,总质量≤1.6kg;卫星星体内部温度变化范围:-20℃~+45℃,为接近真空环境;每个单次试验可持续时间为1小时;可提供的电源功率:最大稳态功耗<2W;最大瞬态功耗<3W。